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交流群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客户端
-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下载app2022-12-20
-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开户2023-06-25
-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官方2023-02-25
-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2023-02-28
-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客户端下载2023-02-01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Home

- 编辑 :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
时间 : 2023-01-05 浏览量 : 188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11月的秭归迎来九月红脐橙的采摘时节。一个个青黄色的九月红脐橙挂在树梢,富氧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果香,令人心旷神怡。
秭归地处鄂西山区,自古以来盛产柑橘。数据显示,秭归全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从事脐橙相关产业,可以说,“家家有橙树,村村有橙园。”柑橘产业自然而然成为推动秭归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从“用人力”到“用机器”,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靠天收”到“靠科技”……秭归县近年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持续围绕拓展生产深度、价值高度和共富广度“三个维度”发力,不断创新柑橘全产业链集成改革,积极探索丘陵山地数智农业发展新路径。
通过融数注智,秭归柑橘产业已然迈入现代化路径,闯出科技强农富农新气象。目前,“秭归脐橙”已发展成为种植面积40万亩、社会产量100万吨、年综合产值近200亿元的大产业,造就柑橘产值“亿元村”12个、“5000万元村”27个,带动近26万人稳定增收。“全国脐橙看秭归,秭归脐橙誉全球”的产业发展新高地正在加快崛起。
“数字+科技”助力种植“智能化”,持续拓展生产深度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带,山高路陡,脐橙种植、收获人工成本高,一直是困扰果农的问题。尤其是采摘季节,年过花甲的老农们用箩筐背着百余斤重的脐橙,沿着陡峭的山路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步履维艰……
而如今,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脐橙数字化种植示范园内,果园的工人正在通过单轨运输机为脐橙树运输肥料。按下遥控器,不到半小时,一车15筐约600公斤的脐橙,就能沿轨道转运至山腰,再经空中索道转运至公路装车。“数字化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200亩的橙园管护只需要3个人。”园区负责人刘国华说。
土地还是这片土地,果树还是那些果树,但一场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引领的生产力变革已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开展。
大力推进农技支农,技术集成提质量。推行“支部+科技特派员+产业+科技服务(科学普及)”工作体系,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每年定期开展专题技术培训、田间讲学、实作指导,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智慧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生产技术等,实现脐橙种植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企。
大力推进农机便农,山区作业提效能。积极探索山区机械化作业,引进果园轨道运输、植保无人机飞防、水果商品化处理等先进设备,建立和改造脐橙田间轨道运输系统1500余套,植保无人机50余台,“田间小火车”运输效率是人工的8至10倍,有效解决过去柑橘运输难、运输贵的问题。目前,秭归县建设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橙园1万余亩,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每亩柑橘节水70%以上,节肥40%以上,省工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有效控制在5%以内。
大力推进智联助农,数智生产促发展。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技术,全县建设25个集土壤墒情、病虫害疫情测报、视频监控系统为一体的智慧物联网系统及设备,利用“农抬头”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作物生长环境10要素实时监测,土壤4层分层温湿度智能感应,采集数据、图像同步传输。同时,启动“三峡柑橘产业大脑”建设,探索“柑橘种植一张图、包装加工一条线、全球销售一张网”的产供销全链数字模式,以数字赋能秭归脐橙产加销全链条转型升级。
在数字与科技的双重赋能下,秭归县成功跻身“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秭归脐橙”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华名果”等10多项国字号荣誉,是唯一一个品牌强度五年均跻身前10位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秭归脐橙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
“数字+标准”助力市场带动生产,持续提升价值高度
欢庆丰收的,不仅是柑农。在秭归县华维电商物流园内,前来拉货的卡车排起了长龙。水田坝、归州、郭家坝等乡镇出产的优质脐橙被送到这里,经过筛选、加工、分装后,售往全国各地。
华维电商物流园负责人表示,政府的大力培育和推广,让秭归特色农产品的名头越叫越响。作为拳头产品的秭归脐橙自然更加畅销。去年园区内以脐橙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4.8亿元,同比增长24%,今年园区发展势头迅猛,近期已成功晋级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除了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秭归县也积极将数字化精细管理延伸到加工销售环节,利用数字技术加速促进“工业化思维”与农业对接。秭归县加紧与江西绿盟科技分选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洽谈合作,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分选设备的补贴力度,引导脐橙加工企业推进精选分级标准化,目前已培育脐橙精选加工企业74家,数字化精选加工企业13家,年处理鲜果能力超过120万吨,支持38家市场主体建设冷库。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等柑橘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可视化加工车间、智能生产产线,加速柑橘产品的多层次开发,橙罐头、橙酒、橙粽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远销俄罗斯、中东、欧洲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产地和市场连接的“末梢神经”也在完善。为了让产业信息更加透明、以市场带动生产,秭归县自2019年以来持续推进新华·宜昌秭归脐橙系列价格指数发布,构建起覆盖上游种植、中游批发、下游电商零售的脐橙价格监测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脐橙行业市场行情信息的精准触达,打通脐橙种植、加工与市场供求信息的“最后一公里”。
涉农数据共享“最后一公里”加速打通。为了破解柑农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秭归县创新探索以数据授信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市场主体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深化数据开发利用,创新优化融资模式,开发柑橘购销纯信用贷款产品“柑橘经销贷”,实现对电商平台端、快递物流端和企业销售端的精准画像和定制服务,贷款企业无需任何抵押即可直接完成线上金融授信,7天内即可获得授信,贷款年利率仅3.82%,已累计为70多家企业提供信用贷款7000多万元。
从种植端到生产端、销售端,秭归县还强力推动秭归脐橙从“卖产品”向“卖标准”转变。出台《秭归脐橙主要品种优质果品质量等级规范(试行)》等17个规范和标准,统一规范秭归脐橙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标识,对精选的优质秭归脐橙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制定官方建议统一零售价,成功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全国33个柑橘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标准化种植面积位列第四位。2022年,“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攀升至60.18亿元,秭归伦晚精品果在大型商超卖到15元/个。
“数字+物流”助力流通降本增效,持续扩大共富广度
产品有了“名气”,要跟上销量增长步伐,物流便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秭归县将电子商务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聚焦电商、物流两大引擎,组建12个工作专班,筹集社会资金1亿多元、财政资金2300多万元,统筹县内快递公司、电商企业、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等资源,全力加强县域电子商务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秭归县已建成县级分拣配送中心、12个镇级服务站、167个村级服务点,开通货运班线22条、通村客运线路54条,80余台通村客车进村带货,全县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覆盖率100%,打通了全县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
为了加速脐橙“出山进城”,秭归县还积极做大做强秭归华维物流电商园、辰颐物语电商产业园、秭归脐橙文旅小镇等一批电商产业孵化平台,积极对接京东、阿里巴巴、抖音等平台企业,引进知名盒马鲜生、大北农、农夫山泉等渠道商,全力推动销售网络化。
“现在我每年通过线上售出的脐橙占一半以上,价格比销售商上门收购价格高不少,收入十分可观。”泄滩乡柑农周青山喜滋滋地表示。
解决了产品、物流等“硬件”问题,县域电商想要长久发展壮大还面临着“人才培育”大关。为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帮助柑农增收,秭归县积极建设电商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采取集中培训、分类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同时,紧抓“电商时代”“网络直播”风口,组建本土公益立直播人才培育孵化MCN机构,启动“原产地新势力”直播专业人才孵化,一大批柑农摇身变成以直播带货为职业的新农人。
2019年至今,秭归县先后开展直播带货、产品运营、售后客服等培训107期,培训电商学员超5.8万人次,涌现出“守味者”“郑小树特产”“唐小满鲜果园”等一批网红账号。如今,秭归县已培育电商企业达2600家、网店81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水田坝乡龙口村、归州镇彭家坡村、屈原镇西陵峡村等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抖音村”,形成了“全民卖橙”的繁荣景象。
随着农村电商物流网络越织越密,秭归脐橙因“网”腾飞。2022年,秭归县快递总单量超3000万单,通过电商销售鲜橙22万吨,销售额达35亿元。秭归连续两次荣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快递+秭归脐橙”两次获评全国快递服务农业金牌项目。(文:李颖、李伯罧、周华山) 【编辑:刘阳禾】
前些天,谭主谈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大环境的问题:
大环境不好,这是全世界的感受;锲而不舍地完善自身,这是中国的选择。因为有自我的改变,我们也在改变着大环境。
在留言里,看到不少人感同身受。不过,也有人有疑问,从体感上看,我们的问题好像还不少,那信心又在哪里?
说起信心,其实每个人的发展都会遇到艰难险阻,这个时候,就需要筑底的东西。优势,恰恰就是筑底的基石和突围的可能。
看中国经济也是一样,要说信心大小,不如聊一聊信心与优势的关系。
今年年初,对于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关国际组织给出了一些积极的预期,但一年过去,结果并非如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开篇即写道,“全球经济蹒跚向前,缺乏动力”。
世界银行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用了“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做标题。
根据瑞银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并且市场波动可能加剧。
很明显,增量的问题被越来越多地提到了台前: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从区域看,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其中,中国一个国家的贡献就将达到三分之一。
今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预计为4.6%,远超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但2024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预计为4.2%,出现放缓的迹象。
这背后的一个原因,是贸易壁垒。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年一直存在,但透过一个细节,我们能发现,中国带来的一个变量:
2019年,针对贸易壁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建议是,中国可以通过相关手段缓解关税影响,以保证经济增长,今年这个建议变成了中国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改革,促进亚洲的经济增长。
无论关税还是技术限制,当然都是问题,但世界看待中国经济的视角,已经从外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变成了发现中国经济的优势和正在出现的新的内生动力。
这背后,是中国的实践给了世界希望。
与三年前相比,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出口增长100%以上的品类,有12个。其中,“车辆及其零件、附件”这个品类,今年的出口总额最高,达到了千亿美元的数量级。
有预测指出,2024年年初,算年度数据,中国有望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增量在哪里,预测中也提到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传统制造业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汽车是各种制造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产业链最长、最复杂的行业之一。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中,中国实现年度出口第一还是第一次。原来,中国尝试过搞合资等办法,结果是,只能在低端车市场徘徊。
几年时间,中国用新能源汽车突围,冲破全球发展的阻力。这说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足够的代表性,它指向了一种发展方式。
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概括为:优势叠加。
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德日有一流的制造业,美国有一流的信息产业,但都没有转化出发展电动汽车的绝对优势。反而是中国,找到了同时发挥二者相对优势的路径。
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垂直集成各个垂直领域的资源:
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在4个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这里的一个地级市,就可以覆盖动力电池生产32个重点环节中的31个,产业链完整度达97%。
随着当地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形成全产业链的完整配套后,就可以转化出在一个行业中整体性的领先地位。这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抵抗全球贸易阻力最大的资本。
一个细节,可以反映这种不可替代性。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外出口,不只是出口整车,而是会带动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搭车出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
经历近二十年的培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池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目前技术和产能产量、市场竞争力均已全球领先。2022年,中国电池产能占全球的78%。
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电池产能仍将占全球主要份额。看到中国在电池技术上的领先,欧美也在加紧布局,提升产能。对此,《经济学人》却给出了这样一句论断:
无论欧洲和美国花费多少钱试图追赶,中国的电池主导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持续。
这话,看起来有些绝对,但却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当发展优势被放的足够大,一定会释放出惊人的力量。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趋缓的根源性问题,中国给出的解法正酝酿成熟。
中国经济相对优势的整合和叠加,正在放大成为新的生产力。锻长板扬优势,不仅增强我们的发展韧性,也将推动中国经济向上生长、向好突破。立足优势,中国经济用主动作为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个足球场,那这个赛场上,有不同球员,他们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优势也各不相同。
对不同区域、省份,不同地方而言,他们又如何立足自身的优势,实现优势放大和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就从中国潜力更大的地区,中西部内陆省份说起。
过去几年,这里正发生着一个显著的变化。今年前10个月,出口总值排在前列的省份中,有不少就是中西部内陆省份。在中西部内陆省份中,位列前三的是:
四川、安徽,河南,出口总值都在600亿美元以上。
再看增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个月,中西部省份中:
安徽,增长85.7%
湖北,增长72.1%
江西,增长65.4%
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的时期里,反而不断打通与外部的连接?他们的动力源是什么?
就拿其中重复出现的安徽来说。
与三年前相比,今年前10个月,安徽出口增长在3倍以上的品类,包括锡等金属及其制品,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以及一些加工类食品。其中,车辆及其零件、附件的出口总量遥遥领先,达到了百亿美元级别。
为什么安徽汽车出口的变化格外突出?
安徽的资源禀赋,可以从三条线索中去寻找:
早在近20年前,中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就被定在了安徽的首府,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安徽首先就有产学研转化的优势。目前,安徽已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约50家,重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了全覆盖。
在生产端,安徽今天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重镇,江淮,原本就是老汽车工业城市,完整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蹒跚起步到引领世界汽车潮流的几十年。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合肥也是曾经的电子工业基地。也就是说,曾经配套传统产业,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核心器件生产,能够重新与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整合的需求耦合。
这些特性一旦结合起来,被放大,它产出的效果就是指数级别的增长。
并且,由于这种优势的发挥基于本地产业的特性,这就又使得不同地区的优势形成了差异。
这种优势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也打破了一些被放大的焦虑,总有一些声音强调,现在中国的产业链向印度、越南转移已经越来越严重。
生产供应链的进出本属正常商业现象,但中国广大的内陆省份并非不能借助自己优势的放大和发挥,承接住发展机遇。
谭主就注意到这样一组来自美国媒体的数据:
自2018年初以来,随着工厂生产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扩展,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增长了94%。
自2018年初以来,印度的出口增长了41%,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43%,越南的出口增长了56%。
显而易见,中国中西部省份的出口增速,远远高于印度和越南的出口增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西部内陆省份相比越南和印度这些地方,都找到了自身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
这些新的竞争力,可能是新的产业,也可能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对原有优势产业赋能带来的蝶变效应。
理解这一点,其实从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也能窥见一二。
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并非没有焕新的潜力,从动力增长引擎辽宁看,辽宁近三年高技术制造业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2年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今年前10个月,辽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9%,高于全国增速。
实际上,黑龙江工业底子一直谈不上好。2013年-2022年,黑龙江第二产业GDP增速就持续低于全国水平(除2020年),且差距较大。但黑龙江并非没有优势:
在战略定位上,黑龙江的首个重要定位是,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作为“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三大指标稳居全国首位。
农业不是新兴产业,但农业关乎国家安全,农业本身也可以变得新。
以北大荒为代表,目前,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9.7%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7.07%。这指向了黑龙江的一个发展方向是,用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来使传统行业找到与新质生产力接轨的通道。
所以,与传统科技研发从0到1的思维不同,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也是一种同时关注从1如何到100的认知框架。
新的技术和手段要追随,但不是要丢了自己的优势。中国的整体优势,恰恰是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自身优势叠加组成的。
中国不断挖掘和释放自身的优势,同样在给全世界积聚和酝酿新的可能。
就在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闭幕。在现场,谭主注意到一个细节,现场有不少中外企业联合展区:
国药集团联合GE医疗共建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代表展区;
高通公司与中国企业共同展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案例;
北京中德产业园展区集聚了一批中德“隐形冠军”企业......
这些中外企业连接的节点,都是高技术产业领域。从这样的“连接”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培育的新质生产力,还正在酝酿一种新的趋势:世界,和中国共享技术红利。
前不久的另一场国际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印证着这种趋势。本届进博会,创下了很多“历年之最”,其中有两项特别值得关注:
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
创新孵化专区吸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超过前两届的总和。
这背后,是中国创新的一个特点:创新者在中国会选择紧贴市场,跨国企业也会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创新。
原因也很简单,特别是针对头部企业,如果不寻求中国市场中的机遇,就可能重蹈柯达、诺基亚这样的覆辙。
目前,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国企业数量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数量规模庞大、涉及领域几乎无所不包的中国企业,让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有了最丰富的落地应用场景。
在一些进驻中国几十年的外资企业中,这样的体感格外强烈。
就拿进驻中国30年的全球头部精密测量企业,海克斯康来说。30年前,海克斯康在中国的生产线连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今天,它已经在根据中国手机行业外观检测的需求,研发新的检测设备。这样的研发,全流程都在中国国内。
并且研发出的新技术,现在已经出口到了欧美各地,用于广泛的产品检测。
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之“大”,恰恰是创造新事物的可能性大,落地实现的机会大,带给世界的想象空间大。而如果丢弃这块空间,失去的机遇之大,也可想而知。
再对这几年外企来华参展的行动做纵向观察,更能够发现中国懂得放大优势的智慧。
中美贸易摩擦的这几年,美西方国家持续渲染对华“去风险”,但实际上,美国企业一直是最积极的参与者。
可以看看2012年到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一组数据:
研发投入从1763.6亿元增加到3377.4亿元,增长91.5%;
研发人员从59.5万人年增加到71.6万人年,增长20.4%;
有效发明专利数从6.8万件增加到24.1万件,增长255.2%。
这样的数据背后,正是中国在磨砺自身优势的同时,创造的优势集聚和外溢效应。
谭主这两天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现场,和德国著名投资家,德国荣根财团总裁彼得·荣根聊了聊。他告诉谭主:投资高科技就是投资知识,中国具备强大的知识能力,投资知识就是投资未来。
投资中国的外溢效应在中国周边,体现得最为明显。
亚洲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最高的区域,而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已经表现出显著的高科技驱动的特征。
其中,零售、汽车与工业制造、高科技和医疗保健,四个细分领域的贸易额,已经占到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贸易额的78%。
其实,回看中国整个发展历程,我们最初人口众多,于是中国首先就凭借人口规模的优势,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和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但是中国没有停留在满足于“人口数量红利”的低质量阶段,而是一步步把中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转化成工程师优势、科学家优势。现在这样的优势,又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优势。
放大优势,给了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支撑,更使我们具备了反哺赋能全球生态的可能性。
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积极因素,再加以整合、塑造优势的过程。
中国,是这样走过来的,对于当下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同样也适用。
- 中国A股贵金属板块周一逆势上涨 2023-08-23
- 香港与泰国启动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安排 2023-05-16
- 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 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2023-07-20
- 广西创意杂技剧《百越稻盛》在南宁成功首演 2023-11-05
- 中埃合作再谱新篇 埃及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2023-08-05
- 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表彰三位优秀亚裔移民专业人士 2023-05-28
- 魅族21系列旗舰智能手机正式发布 售价3399元起 2023-02-13
- 解码埃及二号卫星相机:“明眸善睐”、“身巧高稳”、“眼疾手快” 2023-09-17
- 埃及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惠及埃及航天发展? 2022-12-23
- 【国家宪法日】美好生活“宪”给你 2023-01-25